【自告奋勇的词语解释是什么】“自告奋勇”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主动提出承担某项任务或责任,表现出积极、勇敢的态度。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这个词语使用频率较高,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运用。
一、词语解释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自告奋勇 |
| 拼音 | zì gào fèn yǒng |
| 释义 | 主动请求承担某项任务或责任,表现出积极、勇敢的态度。 |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人臣之节,宜守正不阿,自告奋勇,以报国恩。”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形容人主动承担责任或参与行动。 |
| 近义词 | 勇往直前、挺身而出、主动请缨 |
| 反义词 | 推三阻四、畏首畏尾、退避三舍 |
| 例句 | 他自告奋勇地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
二、词语解析与使用场景
“自告奋勇”中的“自”表示自己,“告”是报告、说明,“奋勇”则是勇敢地行动。整体意思是:自己主动提出去完成某件事,表现出一种积极、果断的态度。
这个成语多用于褒义,强调一个人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例如:
- 在公司会议上,小李自告奋勇地提出了一个新的营销方案。
- 面对困难,他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解决问题。
不过,在某些语境中,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带有讽刺意味,比如某人明明能力不足却强行自告奋勇,这时可能带有负面色彩。
三、使用建议
1. 适用于正式场合:如演讲、公文、新闻报道等,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 注意语境: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适合使用,避免误用。
3. 搭配得当:可以与“承担”、“完成”、“参与”等词搭配使用,使表达更自然。
四、结语
“自告奋勇”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勇气和责任感,也反映了积极进取的精神。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词语,能够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