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艾自怜什么意思】“自艾自怜”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幸感到悲伤和同情,甚至有些过度地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无法自拔。这个成语带有较强的负面情绪色彩,通常用于批评那些过于自我哀叹、缺乏积极面对生活态度的人。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自艾自怜 |
| 拼音 | zì yì zì lián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自艾自怜,无能为也。” |
| 释义 | 自己悔恨自己,自己怜惜自己,形容人对自身遭遇的不满与悲痛,常带有消极情绪。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因自身不幸而过度悲伤,缺乏积极应对的态度。 |
| 情感色彩 | 贬义 |
| 近义词 | 自怨自艾、自哀自悼 |
| 反义词 | 自强不息、奋发图强 |
二、详细解析
“自艾自怜”中的“艾”通“刈”,意为“悔恨”,“怜”则是“怜惜”。整个成语的意思是:自己对自己感到悔恨,并且对自己产生怜悯之情。这种情绪往往表现为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容易让人陷入消极情绪中,难以振作。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总是抱怨命运不公、感叹人生多舛,却从不采取实际行动去改变现状,就可能被形容为“自艾自怜”。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文学作品中
“他一生坎坷,最终只能自艾自怜,郁郁而终。”——描写人物性格悲观,缺乏斗志。
2. 日常对话中
“你别总是自艾自怜,事情已经发生了,要往前看。”——劝说他人不要沉溺于过去的不幸。
3. 社会评价中
“有些人遇到一点挫折就自艾自怜,根本不敢面对现实。”
四、注意事项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曲解原意。
- 该成语多用于批评或提醒,不宜用于正面评价。
- 在写作中适当引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总之,“自艾自怜”是一种带有强烈自我情绪色彩的表达方式,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应保持理性与积极,避免陷入无休止的自我哀叹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