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背景资料】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又号晦翁,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他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朱熹的思想体系以“理”为核心,强调“格物致知”,主张通过研究事物的本质来达到道德修养的提升。
朱熹出生于福建南剑州尤溪县(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自幼聪慧好学,早年受业于李侗,后继承和发展了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他一生致力于讲学、著书立说,编纂了《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重要教材。
在政治上,朱熹曾担任过地方官职,但因反对权臣韩侂胄而遭到贬谪,晚年生活较为困顿。尽管如此,他的学术成就和思想影响却历久弥新,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熹生平简要表
| 项目 | 内容 |
| 姓名 | 朱熹 |
| 字 | 元晦 |
| 号 | 晦庵、晦翁 |
| 出生时间 | 1130年 |
| 逝世时间 | 1200年 |
| 出生地 | 福建南剑州尤溪县(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 |
| 学术流派 | 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
| 主要思想 | “理”为宇宙本体,“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 |
| 著作 | 《四书章句集注》、《朱子语类》、《近思录》等 |
| 教育贡献 | 多次讲学,创办书院,推动儒学教育 |
| 政治经历 | 曾任地方官,后遭贬谪 |
| 影响 | 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哲学产生深远影响 |
朱熹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影响了东亚其他国家的文化发展,如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地。他的学说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传承,是中华文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