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达理的意思是什么】“知书达理”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有文化、有修养,并且懂得道理、通情达理。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也反映了其道德素养和处世态度。
一、含义总结
“知书达理”由两个部分组成:
- “知书”:指的是有知识、有学问,通常指读过书、受过教育。
- “达理”:指的是通晓事理、明白道理,能够理解并遵循社会公德和人情世故。
合起来,“知书达理”就是指一个人既有文化素养,又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处世能力,能够理性地处理问题,与人和睦相处。
二、详细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
| 出处 | 《红楼梦》中曾有类似表达,但并非出自某一部具体作品 |
| 拼音 | zhī shū dá lǐ |
| 近义词 | 有学识、懂礼貌、通情达理 |
| 反义词 | 目不识丁、不通人情、粗鲁无礼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尤其是女性或长辈,表示其有教养、有修养 |
| 示例 | 她从小知书达理,待人接物都十分得体。 |
三、使用场景
1. 评价他人:如“他为人知书达理,深受同事尊敬。”
2. 自我描述:如“我从小受到良好教育,一直努力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
3. 文学作品:常用于描写人物性格,突出其文化背景和道德水准。
四、延伸理解
在现代社会中,“知书达理”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读书识字,更强调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
- 文化知识的积累;
- 社会经验的丰富;
- 道德观念的健全;
- 与人沟通的能力。
因此,一个真正“知书达理”的人,往往在职场、家庭和社会中都能赢得尊重与信任。
五、结语
“知书达理”不仅是对个人素质的一种肯定,也是对良好教育成果的体现。它提醒我们,知识与修养并重,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内涵、有温度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