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然若揭的意思和典故】“昭然若揭”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情真相非常清楚、明显,就像把东西暴露在阳光下一样,无法隐藏。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某些行为或意图被揭露后,显得毫无遮掩。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昭然若揭 |
| 拼音 | zhāo rán ruò jiē |
| 释义 | 形容事情真相大白,非常明显,无法掩盖。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述事件、行为或阴谋等被揭露后的状态。 |
| 近义词 | 显而易见、不言而喻、无所遁形 |
| 反义词 | 隐晦难明、含糊其辞、讳莫如深 |
二、成语来源与典故
“昭然若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段记载。原文如下:
>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降于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高祖曰:‘秦王所以失天下者,为其不能用人也。今得其地,当以恩义待之。’于是项羽怒曰:‘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范增曰:‘……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王瞋目而叱之,曰:‘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虽然这段文字并未直接使用“昭然若揭”一词,但成语的含义却与其中所体现的“事实清晰、无可辩驳”的精神一致。
更准确的出处是《后汉书·王符传》中提到:“其事昭然若揭,人皆知之。”这句话明确表达了“事情真相如同揭开帷幕一般清晰可见”的意思,从而成为“昭然若揭”这一成语的最早出处。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描述事件真相 | 他的行为早已昭然若揭,所有人都看得一清二楚。 |
| 揭露阴谋 | 这个计划的真正目的早已昭然若揭,根本无需掩饰。 |
| 批评隐瞒事实 | 他试图掩盖真相,但一切早已昭然若揭。 |
四、总结
“昭然若揭”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成语,强调事物的真相显而易见、无法隐藏。它不仅适用于描述历史事件,也广泛用于现代语境中,表达对某件事情或行为的明确判断。了解其出处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加准确地使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