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基本路线】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至1936年间进行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远征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也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长征的路线复杂多变,涉及多个省份,经过了无数艰难险阻。以下是对长征基本路线的总结。
一、长征的基本路线概述
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向西突围,最终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与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整个过程中,红军经历了多次战役、翻越雪山、穿越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余里。
二、长征主要阶段及路线简表
| 阶段 | 时间 | 起点/起点地区 | 经过地区 | 主要事件 | 备注 |
| 突围转移 | 1934.10-1935.1 | 江西瑞金 | 湖南、广西、贵州 | 突破国民党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 | 损失惨重,人数锐减 |
| 四渡赤水 | 1935.1-1935.5 | 贵州遵义 | 贵州、四川、云南 | 机动灵活,摆脱追兵 | 周恩来、毛泽东指挥 |
| 巧渡金沙江 | 1935.5 | 云南皎平渡 | 四川、云南 | 成功渡江,摆脱追兵 | 采用智取策略 |
| 飞夺泸定桥 | 1935.5 | 四川安顺场 | 四川 | 强渡大渡河,夺取泸定桥 | 著名战斗之一 |
| 翻越夹金山 | 1935.6 | 四川懋功 | 四川、甘肃 | 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 | 极端恶劣环境 |
| 过草地 | 1935.8-1935.9 | 四川松潘 | 四川、甘肃 | 穿越沼泽地,缺粮少药 | 死亡人数众多 |
| 会宁会师 | 1936.10 | 甘肃会宁 | 陕西、甘肃 |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 长征胜利标志 |
三、长征的意义
长征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精神上的洗礼。它体现了红军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斗争精神。长征的路线虽然曲折,但最终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核心力量,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总结
长征的基本路线是一条充满挑战与牺牲的道路,红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这一历史壮举。通过上述表格可以看出,长征的路线覆盖了江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甘肃等多个省份,每一步都凝聚着红军的智慧与勇气。这段历史至今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