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甄选问答 >

月攘一鸡的由来

2025-11-11 16:42:48

问题描述:

月攘一鸡的由来,急!这个问题想破头了,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1 16:42:48

月攘一鸡的由来】“月攘一鸡”是一个源自古代典故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明知行为错误却仍然不断重复,逐渐积累恶行。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不仅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也反映了古人对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重视。

一、成语来源

“月攘一鸡”出自《孟子·尽心下》。原文如下:

>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曰:‘是亦不宜乎?’曰:‘请止。’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

这段话的意思是:

有一位每天偷邻居鸡的人,别人问他:“这样不好吧?”他回答说:“那我以后少偷一点,一个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就不再偷了。”孟子借此讽刺那些明知错误却不愿立即改正的人,认为即使每月只做一次错事,也是一种持续的过错。

二、成语含义

“月攘一鸡”比喻一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有错,却不愿意彻底改正,而是选择逐步减少错误,甚至将其合理化。这种行为往往反映出一种消极的道德态度,即对错误行为的容忍和妥协。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月攘一鸡”的现象依然存在。比如:

- 工作拖延:明明知道应该按时完成任务,却总是一次次推迟。

- 生活习惯不良:如熬夜、不锻炼等,虽然知道对身体有害,却总是“慢慢改”。

- 道德失范:有些人明知某些行为不道德,却因为“一点点”而继续为之。

这些行为虽然看似微小,但长期积累下来,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四、总结对比表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月攘一鸡
出处 《孟子·尽心下》
原文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
含义 比喻明知错误却不愿彻底改正,逐步减少错误的行为。
教育意义 警示人们要勇于改正错误,不可因小失大。
现实应用 可用于批评那些对错误行为容忍、拖延改正的人。
类似成语 驴头不对马嘴、积羽沉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五、结语

“月攘一鸡”不仅是对一个历史故事的描述,更是一种对人性弱点的深刻剖析。它提醒我们:面对错误时,应果断改正,而非找借口、拖延时间。只有正视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提升与成长。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