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矍铄是什么意思】“精神矍铄”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虽然年岁已高,但依然显得精力旺盛、神采奕奕。这个成语多用于赞美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 精神矍铄 | jīng shén jué shuò | 形容人虽年老,但精神饱满,气色很好 | 《后汉书·马皇后纪》 | 多用于形容老年人 |
二、详细解释
“精神”指的是人的精神状态、气质;“矍铄”则是指眼睛明亮有神、神采飞扬的样子。合起来,“精神矍铄”就是形容一个人即使年纪大了,仍然神采奕奕、充满活力。
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褒义,常用于对长辈或年长者的赞美,表达对其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的认可。
三、常见使用场景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赞美老人 | 张爷爷虽然七十多岁了,但精神矍铄,走路都挺直腰板。 |
| 描述健康状态 | 这位退休教师精神矍铄,经常参加社区活动。 |
| 文学作品中 | 小说中描写老将军精神矍铄,令人敬佩。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 近义词 | 精力充沛、神采奕奕、老当益壮 |
| 反义词 | 面容憔悴、无精打采、老态龙钟 |
五、总结
“精神矍铄”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老年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精神饱满、气色良好。它不仅体现了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肯定,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适当使用这一成语,能够增添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