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纡朱怀金汉语大词典】“纡朱怀金”是一个出自古代文献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官员或士人身居高位、衣食无忧的状态。该词最早见于《汉书·东方朔传》,原文为:“夫以一介之才,而欲干万乘之君,非所以重其身也;若乃纡朱怀金,从容庙堂之上,岂不愈于抱瓮而灌园乎?”此句意指身着朱服、怀揣金印的官员,比起那些躬耕田亩的人更为尊贵。
在《汉语大词典》中,“纡朱怀金”被解释为“身着朱服,怀揣金印,比喻身居高官厚禄”。这一词语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对权位和财富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追求功名利禄的心态。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纡朱怀金 |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 |
| 释义 | 身着朱服,怀揣金印,比喻身居高官厚禄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官员或士人的显赫地位 |
| 情感色彩 | 中性偏褒义 |
| 近义词 | 官运亨通、位高权重 |
| 反义词 | 布衣寒士、贫贱潦倒 |
二、文化背景与使用场景
“纡朱怀金”一词源于汉代,是当时士人阶层追求仕途的重要象征。在古代中国,官员的身份不仅意味着权力,更代表着社会地位和经济保障。因此,“纡朱怀金”不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暗含了对社会秩序的认可。
在文学作品中,这一词语常被用来描写士人入仕后的荣耀与满足。如唐代诗人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写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未直接使用“纡朱怀金”,但其中对权贵生活的描绘与该词所表达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外,在现代语境中,“纡朱怀金”已较少被直接使用,但在一些古文研究、历史文献分析或文学评论中,仍可见其身影,用以强调古代士人对功名的向往与现实的对比。
三、总结
“纡朱怀金”作为古代汉语中的一个成语,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权位与财富的追求,也展现了士人阶层的生活状态与价值观念。通过《汉语大词典》的收录与解释,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词语的来源、意义及其在历史与文学中的应用。
无论是从语言学角度还是文化研究角度来看,“纡朱怀金”都值得深入探讨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