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的下一句出自哪里】“居安思危”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处在平安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它强调的是在顺境中也要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那么,“居安思危”的下一句是什么?它出自何处?下面将从出处、含义、相关文献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居安思危”最早见于《左传·襄公十一年》,原文为:“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安定的环境中要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危险,有了思考就会有所准备,有了准备就不会有祸患。
这句古语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即使在顺利的时候也不能掉以轻心。后人常引用“居安思危”来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
虽然“居安思危”本身是一句话,但在古代文献中常与“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连用,形成完整的表达。因此,在现代语境中,人们也常把“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居安思危”的下一句。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居安思危 |
| 出处 | 《左传·襄公十一年》 |
| 原文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 下一句 |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 含义 | 在安定环境中要想到可能的危险,提前做好准备,避免祸患。 |
| 使用场景 | 用于提醒人们在顺境中也要保持警觉,注重预防和准备。 |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管理、教育、生活等领域,强调风险意识和前瞻性思维。 |
三、结语
“居安思危”不仅是古人智慧的体现,也是现代社会中值得借鉴的重要理念。通过了解其出处与内涵,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如何在生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时更加从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