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被除数等于什么公式】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除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开始接触“被除数”、“除数”和“商”这些基本概念。其中,“被除数等于什么公式”是许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的问题。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以下是对“被除数等于什么公式”的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什么是被除数?
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是指被除的那个数,也就是要被平均分成几份的数。例如,在算式“12 ÷ 3 = 4”中,12 就是被除数。
二、被除数的计算公式
在除法中,被除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表示:
$$
\text{被除数} = \text{除数} \times \text{商}
$$
也就是说,如果已知除数和商,就可以通过乘法算出被除数。
三、常见例子说明
| 算式 | 被除数 | 除数 | 商 | 公式验证 |
| 12 ÷ 3 = 4 | 12 | 3 | 4 | 3 × 4 = 12 |
| 15 ÷ 5 = 3 | 15 | 5 | 3 | 5 × 3 = 15 |
| 20 ÷ 4 = 5 | 20 | 4 | 5 | 4 × 5 = 20 |
| 9 ÷ 3 = 3 | 9 | 3 | 3 | 3 × 3 = 9 |
| 18 ÷ 6 = 3 | 18 | 6 | 3 | 6 × 3 = 18 |
四、总结
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掌握“被除数等于什么公式”非常重要。通过理解“被除数 = 除数 × 商”,可以帮助孩子更轻松地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也能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记住:被除数 = 除数 × 商,这是学习除法时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公式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