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舞干戚的上一句是什么】“刑天舞干戚”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十,是一首借古抒怀、表达不屈精神的诗作。这句话常被引用,但许多人并不清楚它的上一句是什么。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刑天舞干戚”出自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十,全诗如下:
>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 同物既无虑,化成必大赖。
> 哀哉不能言,安得不悲哉!
其中,“刑天舞干戚”是第二句,意思是:刑天挥舞着干戚(古代的一种兵器),象征着一种永不屈服的精神。而它的上一句是“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即“精卫鸟叼起小树枝,想要填平大海”。
这两句诗通过精卫与刑天两个神话人物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无奈。
二、相关诗句对照表
| 句子 | 出处 | 作者 | 解释 | 
|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 《读山海经》其十 | 陶渊明 | 精卫鸟叼起小树枝,想要填平大海,象征坚持不懈的精神。 | 
| 刑天舞干戚 | 《读山海经》其十 | 陶渊明 | 刑天挥舞干戚,表现勇猛不屈、永不放弃的意志。 | 
| 猛志固常在 | 《读山海经》其十 | 陶渊明 | 表达即使失败也不改初心的决心。 | 
三、结语
“刑天舞干戚”的上一句是“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这两句诗通过神话人物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执着、勇敢、不畏艰难的精神,是陶渊明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句子之一。了解它们的出处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毅力与抗争的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