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有物汉语大词典是什么】“言必有物”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子路》:“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言必有物,行必有果。”意思是说话必须有内容、有实质,不能空泛无物。在现代汉语中,“言必有物”常用来形容人说话或写作时内容充实、有实际意义,不流于表面。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言必有物”在《汉语大词典》中的定义和用法,以下是对该成语的总结与分析:
一、
“言必有物”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强调语言表达要有实质性内容,避免空话套话。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儒家对语言和行为的重视,也反映了汉语文化中对“言”与“行”关系的深刻思考。
在《汉语大词典》中,“言必有物”被解释为“说话必须有内容”,并引用了《论语》中的原句作为出处。此外,该词典还提供了多个例句,展示了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
该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说话空洞、缺乏实质内容的人,也可用于褒扬那些言辞严谨、内容丰富的表达方式。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言必有物 | 
| 出处 | 《论语·子路》 | 
| 原文 | “言必有物,行必有果。” | 
| 现代含义 | 说话要有内容、有实质,不空泛无物 | 
| 使用场合 | 批评空话、套话;褒扬内容充实的言论或文章 | 
| 近义词 | 言之有物、言简意赅 | 
| 反义词 | 空话连篇、言不及义 | 
| 词性 | 动词性短语(常作谓语) | 
| 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 | “说话必须有内容。” 引自《论语》 | 
| 例句 | 他发言言必有物,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这篇文章言必有物,观点鲜明。 | 
三、结语
“言必有物”不仅是对语言表达的一种要求,也是对思想深度的一种体现。在日常交流或书面表达中,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有助于提升沟通的质量与效果。通过《汉语大词典》的收录与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背景与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