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褎如充耳的诗句是什么】“褎如充耳”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成语,常用于古代诗词中,用来形容人听从劝告、接受意见的样子。它出自《诗经·大雅·抑》中的句子:“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匪用为教,覆用为虐。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命靡常,惟此良人。”其中,“褎如充耳”原意是“像耳朵被塞满一样”,后引申为对劝告充耳不闻,或指人虽听到劝告却无动于衷。
在现代语境中,“褎如充耳”多用于批评那些对他人忠告或建议漠不关心的人,强调其态度上的忽视与冷漠。
“褎如充耳”这一词语源自《诗经》,原意是指听觉被堵塞,后来引申为对劝告或忠言充耳不闻的态度。它常用于诗歌或古文之中,表达对某人不愿接受意见的批评。虽然不是常见的成语,但在古典文学中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象征意义。
表格展示:
词语 | 褎如充耳 |
出处 | 《诗经·大雅·抑》 |
原意 | 听觉被堵塞,比喻对劝告充耳不闻 |
引申义 | 对忠告或建议漠不关心、无动于衷 |
使用场景 | 古代诗词、古文批评、文学描写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批评态度冷淡、不愿听取意见的人 |
是否常见 | 不太常见,属于较生僻词汇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褎如充耳”虽不常见,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美感仍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