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术后血栓和动脉瘤的突破

导读 一项新研究介绍了注入四甲基吡嗪 (TMP) 的 3D 打印电纺血管移植物的发展,为减少血栓形成和抑制术后动脉瘤扩张提供了一种潜在的解决方

一项新研究介绍了注入四甲基吡嗪 (TMP) 的 3D 打印电纺血管移植物的发展,为减少血栓形成和抑制术后动脉瘤扩张提供了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这项创新对改善心血管疾病治疗具有潜在的意义。

心血管疾病每年造成超过 1800 万人死亡,通常由于严重狭窄或阻塞而需要更换血管。自体血管有限,引起人们对血管组织工程的兴趣。然而,血栓形成和动脉瘤扩张仍然是重大挑战。基于这些挑战,探索血管移植物开发的创新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东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团队于 2024 年 4 月 8 日在Burns & Trauma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DOI: 10.1093/burnst/tkae008)。他们开发了装载 TMP 的 3D 打印电纺血管移植物,以克服当前移植物的限制。本研究重点介绍了移植物制造、特性以及在大鼠腹主动脉中的成功植入。 本研究的重点是开发血管移植物以解决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如血栓形成和动脉瘤扩张。研究人员结合静电纺丝和 3D 打印技术来创建这些移植物,内层由静电纺丝聚(L-乳酸-共-己内酯)(PLCL)纳米纤维制成,外层由 3D 打印聚己内酯 (PCL) 微纤维组成。这种双层设计增强了机械稳定性和灵活性。加入来自传统中药川芎的四甲基吡嗪 (TMP),为移植物增加了显着的抗血小板和抗凝特性。体外试验表明,移植物有效降低血小板粘附并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现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在体内实验中,用这些移植物替换大鼠腹主动脉,在六个月内表现出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强度。移植物保持通畅,没有急性血栓形成或明显的动脉瘤扩张,表明它们在临床环境中具有潜在的有效性。这种创新方法有望改善需要血管移植的患者的预后,解决血管组织工程中的机械和生物挑战。 首席研究员顾红兵博士表示:“这项研究标志着血管组织工程的重大进步。静电纺丝和 3D 打印的结合,加上 TMP 的加入,使血管移植物不仅满足机械要求,还表现出优异的血液相容性。这些发现为未来的临床应用铺平了道路。”

成功开发出装载有 TMP 的 3D 打印电纺血管移植物,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了有希望的解决方案。这些移植物可以潜在地减少血栓形成和动脉瘤扩张等术后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未来的研究将侧重于大型动物模型的长期结果,并进一步探索血管再生所涉及的分子机制。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