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蹒跚是什么意思】“蹒跚”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人或动物走路不稳、摇摇晃晃的样子。它多用来形容年老体弱者走路的姿态,也可用于形容幼小的孩子或动物初次学步时的不稳状态。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蹒跚 |
拼音 | pán shān |
含义 | 形容走路不稳、摇摇晃晃的样子 |
常见用法 | 多用于描述老年人或幼童走路姿态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可作动词使用) |
近义词 | 摇晃、踉跄、蹒跚地走 |
反义词 | 稳健、稳健地走、稳步前行 |
二、用法举例
1. 老年人:
- 老人蹒跚地走在小路上,显得十分吃力。
-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步伐依然蹒跚。
2. 孩子或动物:
- 小狗第一次学走路,走得有点蹒跚。
- 孩子蹒跚地走向母亲,脸上露出天真笑容。
3. 比喻用法:
- 企业刚刚起步,发展略显蹒跚。
- 新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仍处于蹒跚阶段。
三、词语来源
“蹒跚”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诗经》等古籍中,原意为行走缓慢、不稳。后逐渐演变为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广泛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
四、总结
“蹒跚”是一个形象生动的词语,主要用来描述走路不稳的状态。它不仅适用于描写人的动作,也可以用于比喻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在写作中使用“蹒跚”,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画面感。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词语或相关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