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璧其罪上一句】一、
“怀璧其罪”出自《左传·桓公十年》,原句为:“怀璧其罪,无故而受之,必有其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拥有珍贵的玉璧,可能会因此招来灾祸。古人认为,财物过于显眼或不被他人所理解,容易引发嫉妒或觊觎,从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在古代社会,“怀璧”不仅指拥有贵重物品,也象征着才华、地位或权力。因此,“怀璧其罪”常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过分显露自己的才能或财富,以免引来祸端。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怀璧其罪”的出处及含义,以下表格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怀璧其罪 |
出处 | 《左传·桓公十年》 |
原文 | “怀璧其罪,无故而受之,必有其咎。” |
含义 | 拥有珍贵之物可能招致灾祸;比喻才高德厚者易遭人嫉妒或陷害。 |
现代用法 | 警示人们低调行事,避免因显眼而招惹是非。 |
相关典故 | 鲁庄公时期,郑国大夫祭仲因掌握实权,被鲁国视为威胁,最终遭杀。 |
文化意义 | 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隐忍”和“谦逊”的重视。 |
三、结语
“怀璧其罪”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提醒,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深刻洞察。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外界的评价与反应时,保持适度的低调与内敛,往往比张扬更能保护自己。这一思想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在生活中细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