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诸东流意思和来源是什么】“付诸东流”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努力、资源或成果因某种原因而白白浪费,毫无价值。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广泛,在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中也经常出现。
以下是对“付诸东流”的意思及其来源的详细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关键信息。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付诸东流 |
拼音 | fù zhū dōng liú |
词性 | 动词性成语 |
含义 | 比喻努力、资源、成果等因失败、失误或其他原因而被浪费,毫无价值。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计划、投资、努力等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最终化为乌有。 |
二、成语来源
“付诸东流”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宋代。根据《宋史·李纲传》中的记载:“若使尽付诸东流,则天下之事,无复可为矣。”这里的“付诸东流”意指将一切努力和成果都归于失败,没有意义。
后来,这一成语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表达方式,广泛用于形容各种事情的失败或浪费。它不仅具有强烈的比喻色彩,还带有一定的惋惜与感慨之情。
三、用法举例
句子 | 说明 |
他花了一年时间研究这个项目,结果却付诸东流。 | 表示努力没有得到回报,全部白费。 |
这笔投资本应带来丰厚回报,却因决策失误付诸东流。 | 强调因错误判断导致的损失。 |
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令人感到十分遗憾。 | 表达对结果的失望和惋惜。 |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付诸东流”的区别 |
空手而归 | 一无所获 | 更强调结果的空虚,不涉及过程的浪费 |
一败涂地 | 彻底失败 | 强调失败的程度,而非过程的浪费 |
白费力气 | 努力没有成效 | 与“付诸东流”相近,但更侧重于“徒劳” |
五、总结
“付诸东流”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努力、资源或成果因某种原因而被浪费,最终毫无价值。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经过长期演变,已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无论是日常交流还是书面写作,掌握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都能让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和准确。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词语的含义,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