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鹬相争渔翁得利原文解释】一、
“蚌鹬相争,渔翁得利”出自《战国策·燕策二》,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一只河蚌张开壳,被一只鹬鸟啄食,两者互不相让,最终两败俱伤,被旁观的渔夫轻松捕获。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双方争执不下,结果却让第三方坐收其利。
该故事揭示了在冲突中,如果不能冷静处理问题,反而可能让外人得利。同时也提醒人们在面对矛盾时,应保持理智,避免因一时意气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原文与解释对照表
原文 | 现代汉语解释 | 寓意与启示 |
蚌方出曝,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 | 蛤蜊刚刚晒太阳,鹬鸟去啄它的肉,蛤蜊便闭合外壳夹住了鹬鸟的嘴。 | 描述了两种动物之间的冲突,形象生动。 |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晴,无以食我。” |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晴天,我就没东西吃。” | 表达了鹬鸟的威胁和坚持。 |
蚌曰:“吾非不欲食,吾亦不能食。” | 蛤蜊说:“我不是不想吃,我也吃不了。” | 表示蛤蜊的无奈与坚持。 |
鹬与蚌相持,久而不去。 | 鹬和蛤蜊互相僵持,谁也不肯退让。 | 形容双方争斗激烈,互不妥协。 |
渔者得而并擒之。 | 最后,渔夫把它们一起抓走了。 | 比喻双方争斗导致第三方获利。 |
三、结语
“蚌鹬相争,渔翁得利”不仅是一个经典的寓言故事,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在面对矛盾和竞争时,不应一味争强好胜,而应学会审时度势,避免因小失大。只有保持冷静与理性,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可结合职场、家庭或社会关系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