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柯人汉语大词典】“烂柯人”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传说的词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象征着时间流逝、人生短暂或超然物外的境界。在《汉语大词典》中,“烂柯人”被收录为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丰富,多与神话、隐逸、哲理相关。
一、
“烂柯人”最早出自《述异记》,讲述的是王质在山中观棋,一局未完,斧柄已腐烂,回到人间,发现早已过了数十年。这一故事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坐忘”与“逍遥”。在后世文学中,“烂柯人”常用来比喻隐士、仙人,或感叹人生如梦、光阴易逝。
《汉语大词典》对“烂柯人”的解释较为简明,强调其典故来源及象征意义。该词不仅在古代诗词中频繁出现,在现代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也有广泛应用。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语名称 | 烂柯人 |
出处 | 《述异记》(南朝·任昉) |
典故内容 | 王质上山观棋,一局未终,斧柄已烂,归家已过数十年。 |
含义 | 比喻时光飞逝、人生短暂;也可指隐士、仙人或超脱尘世之人。 |
文化背景 | 受道家思想影响,体现“坐忘”、“逍遥”等哲学观念。 |
文学应用 | 多见于古诗文、小说、戏剧,如李白、苏轼等诗人曾用此典。 |
现代使用 | 常用于文学创作、影视作品、网络文化中,表达对时间、人生的看法。 |
《汉语大词典》释义 | “指因观棋而误入仙境,久居不返之人,亦借指超然物外者。” |
三、结语
“烂柯人”不仅是古代文人笔下的一个重要意象,更是中国文化中关于时间、生命与精神追求的深刻表达。通过《汉语大词典》的记载,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这一词汇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在当代语境下,“烂柯人”依然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