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版相亲鄙视链】在成都这座生活节奏相对悠闲的城市,相亲文化也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鄙视链”。与一线城市相比,成都的相亲市场更注重生活品质、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地域自豪感和城市认同。以下是根据本地婚恋市场观察整理出的“成都版相亲鄙视链”总结。
一、
成都的相亲鄙视链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维度展开:户籍、学历、收入、房产、婚姻状况、父母职业等。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层级差异,尤其是本地人与外地人、高学历与低学历、有房与无房之间的对比尤为明显。
1. 户籍:本地户口(锦江、武侯、青羊等主城区)通常被视为“优势”,而外地户口则可能被看作“外来者”。
2. 学历:985/211高校毕业生比普通本科更具竞争力,研究生学历更是加分项。
3. 收入:月薪超过1.5万的被认为是“中产以上”,低于8000元的则可能被归为“底层”。
4. 房产:拥有成华、武侯、锦江等核心区域房产的人,往往被视为“有稳定根基”的代表。
5. 婚姻状况:单身女性比已婚或离异女性更受青睐;未婚男性则被认为更有“潜力”。
6. 父母职业:公务员、教师、医生等职业背景的家庭,通常被认为“家教好、资源多”。
这些标准并非绝对,但在实际相亲过程中,确实影响着双方的匹配度和选择倾向。
二、成都版相亲鄙视链表格
层级 | 标准 | 说明 |
高层 | 成都本地户口 + 985/211学历 + 月薪1.5万+ + 核心区房产 + 父母公务员/教师/医生 | 被视为“精英阶层”,择偶范围广,吸引力强 |
中高层 | 成都本地户口 + 普通本科 + 月薪1万左右 + 有房或有车 | 有一定社会地位,是多数家庭的选择目标 |
中层 | 外地户口 + 本科或大专 + 月薪8000-1万 + 无房 | 常被看作“奋斗型”人群,需通过努力提升自身条件 |
中低层 | 外地户口 + 大专以下 + 月薪低于8000 + 无房 | 被认为“基础条件较弱”,择偶空间较小 |
底层 | 无固定工作 + 无稳定收入 + 无房无户口 | 在相亲市场中处于劣势,需更多时间积累 |
三、结语
成都的相亲鄙视链虽然看似“现实”,但也反映了这座城市对生活质量的重视。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打破传统观念,更加注重情感契合与个人成长。未来的相亲市场,或许会朝着更开放、多元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