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挑灯看剑】“梦里挑灯看剑”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句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句词表达了作者对昔日战场生活的怀念,以及壮志未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整首词情感激昂,气势磅礴,是辛弃疾豪放词风的代表作之一。
一、
“梦里挑灯看剑”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描绘了词人在酒后挑灯细看宝剑的情景,表现出他对军事生涯的眷恋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虽然现实中他未能实现报国理想,但在梦中,他依然能回到那个充满激情与斗志的军营。
这句词融合了现实与梦境,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无奈。它体现了辛弃疾深沉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的精神意志。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原句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作者 | 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 |
体裁 | 词 |
主题 |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怀旧与感慨 |
情感基调 | 激昂、悲壮、忧郁 |
艺术特色 | 意象鲜明、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
精神内涵 | 英雄气概、家国情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三、延伸理解
“梦里挑灯看剑”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也反映了当时许多有志之士的共同心声。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恢复中原,却屡遭排挤,最终只能在词中寄托自己的抱负。这种“梦中寻剑”的意象,成为后世文人表达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经典符号。
此外,该词也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风格——将豪迈与细腻结合,既写出了战场的恢弘场面,又透露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四、结语
“梦里挑灯看剑”不仅仅是一句诗,它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悲欢与梦想。通过这句词,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辛弃疾的才华与情怀,也能体会到古代文人面对理想与现实冲突时的复杂心理。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心中那把“剑”,永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