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蛇尾词语解释】“虎头蛇尾”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事情开始时声势浩大、气势十足,但结尾却草率、不完整或收场无力。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事物发展的不均衡状态,常用于批评做事缺乏始末一致性的行为。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虎头蛇尾 |
拼音 | hǔ tóu shé wěi |
出处 | 出自《红楼梦》第五回:“那知这女子原是‘虎头蛇尾’的性子。” |
含义 | 比喻事情开头声势大,结尾却草率、不圆满。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文章、演讲、计划、行动等有始无终的情况。 |
近义词 | 有头无尾、半途而废、草草收场 |
反义词 | 善始善终、有始有终、首尾相顾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写作 | 一篇作文开头精彩,结尾却仓促,被老师批为“虎头蛇尾”。 |
工作项目 | 一个项目启动时轰轰烈烈,但最后因资源不足而草草结束,成为“虎头蛇尾”。 |
演讲 | 演讲者开场激情四射,但结尾却语焉不详,听众觉得“虎头蛇尾”。 |
计划 | 一个活动策划得非常好,但执行过程中出现疏漏,导致收尾不力,被评价为“虎头蛇尾”。 |
三、总结
“虎头蛇尾”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强调了做事要前后一致、善始善终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写作、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事务,都应该注重开端与结尾的平衡,避免因结尾的不足而影响整体效果。通过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在语言表达和行为规划上更加严谨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