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甄选问答 >

鳏孤的汉语大词典

2025-08-11 20:28:59

问题描述:

鳏孤的汉语大词典,急到抓头发,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1 20:28:59

鳏孤的汉语大词典】在《汉语大词典》中,“鳏孤”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语,主要用来指代失去配偶或父母、无依无靠的人。这一词汇不仅承载着古代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伦理观念。

一、词语解释

“鳏孤”一词由“鳏”与“孤”两个字组成:

- 鳏(guān):指丧妻的男人,即“鳏夫”。

- 孤(gū):指失去父亲的孩子,即“孤儿”。

合起来,“鳏孤”泛指没有依靠的老人和儿童,常用于描述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二、出处与用法

“鳏孤”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如《礼记》《孟子》等经典著作中,多用于表达对社会底层民众的关怀。在《汉语大词典》中,“鳏孤”被列为词条,其释义如下:

词语 拼音 释义 出处 用法示例
鳏孤 guān gū 指无依无靠的老人与儿童,多用于古代社会对弱势群体的称呼 《礼记·王制》 “老而无妻曰鳏,幼而无父曰孤,是谓鳏孤。”

三、文化意义

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强调“仁政”与“孝道”,因此对“鳏孤”这类人群给予特别关注。朝廷常设立专门机构或颁布政策,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例如:

- 汉代:设有“孤寡之官”,负责照顾孤儿和寡妇。

- 唐代:实行“赈济制度”,对贫苦百姓及“鳏孤”进行救济。

- 宋代:进一步完善了对“鳏孤”的救助体系,如设立“养济院”。

这些措施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弱势群体的重视,也反映出“鳏孤”一词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现代语境下的使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鳏孤”一词逐渐较少出现在日常语言中,但在文学作品、历史研究或法律文本中仍有使用。它更多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社会公平与人道主义精神。

五、总结

“鳏孤”作为《汉语大词典》中的一个重要词条,不仅具有语言学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同情,同时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关于公平与责任的思考。

项目 内容
词语 鳏孤
拼音 guān gū
释义 无依无靠的老人与儿童
出处 《礼记》《孟子》等
文化意义 反映古代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现代使用 多用于文学、历史研究或法律文本

通过了解“鳏孤”这一词语的背景与演变,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汉语的表达方式,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